铜梁龙灯
发布时间:
来源:
铜梁龙 (龙灯) 名扬四海,它起源于隋唐,兴盛于明清,闻名于当代,是中华民族民间优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铜梁龙灯享誉海内外,在中华龙文化的百花园中放射着异彩。铜梁龙灯以大蠕龙和竞技龙为主,自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两次参加国家盛典,在天安门前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0次在国家级大赛中夺魁,成就辉煌,有“中华龙”的美誉。以龙舞为主的艺术表演更是在中国广场舞领域中独领风骚。1994年铜梁龙被国家体育局指定为全国舞龙大赛专用道具,1999年被国家体育局命名为国家舞龙队。2000年第一届中国铜梁龙灯艺术节的举办,使铜梁龙灯成为了中国龙灯艺术的主要代表和中国龙文化的最大载体。
一、铜梁龙(龙灯)的历史和发展历程
1、历史起源
铜梁龙灯起于唐宋,盛于明清,誉于当今。在唐宋时期,铜梁地区便有每年腊月三十至正月十七张挂龙灯、狮灯、鱼灯等彩灯和进行龙舞游行的传统习俗。到了明代,铜梁龙灯在本县已有文字记载。清光绪年间陈昌主编的《铜梁县志 .风俗》中就明确记述有“上元张灯火,自初八九至十五日,辉煌达旦,并扮演龙灯、狮灯及其他杂剧,喧阗街市,有月逐人、尘随马之观。”可见,清光绪年间每逢元宵佳节时,各地游客商贾、农工市民纷纷云集铜梁,争睹龙灯会的盛况。在清代,川东、渝西地区也流传有“大足朝佛(石刻),铜梁观灯(龙灯),合川看春(春会)”的民间说法,充分说明了铜梁龙灯是一种传承久远的民间文化。
2、发展历程
可喜的第一步——誉满山城
1980年元旦,铜梁县文化部门推备把节目搞得热闹一点,扎制了一条大龙在城关镇玩了起来,自此开戒,一年一度的龙灯活动在铜梁得以恢复。
1983年4月,铜梁县以文化馆干部为主,同时组织部分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和业余文学作者,开始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和文物的普查、搜集工作。通过民间文艺“四大集成”的先后开展,铜梁大龙(亦称大蠕龙)于1984年元旦在重庆市解放牌亮相,引起了“重庆日报”、“四川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全国各大报刊的关注,纷纷载文宣传报导,从而扩大了铜梁蠕龙的影响。
难得的第二步——参加盛典
1984年4月,首都北京筹备国庆活动的邓小平同志认为,龙的根在大陆,我们也要搞舞龙庆祝,并且一定要搞得更好,于是“北京国庆三十五周年游行指挥部”决定在国庆盛典天安门的游行节目中采用龙舞,并初步设想每条巨龙将长达200米,以体现中华民族的民俗传统和龙腾虎跃的时代风貌。“国庆游行指挥部”着手在全国物色龙的造型品种,于是派出了北京文化局社文处白处长、中国舞协常务理事董敏芝、中国煤碳文工团马金忠3人考察组来西南几省考察,了解舞龙的情况。经四川省文化厅社文处林堃同志的大力推荐,很快来到了铜梁,并交待制作一条样板龙(35栋长达70米、胸径80厘米)于5月1日前送往北京。5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国庆文艺大队方阵队进行全面综合性排练,样板龙走在队伍前面,造型独特、制作精美,引起了在场人员的很大惊讶。
国庆节这天,九条铜梁大龙象征九州中华,在天安门前翻腾起舞,表演了精彩的龙出水、龙戏水、龙飞腾等套路,向全国人民展示了铜梁龙的风采。《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香港《大公报》等著名报刊,同时作了报道,充分肯定:“舞龙,是国庆游行中一个特别精彩的节目”。
铜梁龙在一年中,先后到重庆、北京和法国、英国以及东南亚等地表演,反映颇佳,一时名扬中外。
关键的第三步——京城夺魁
1988年是北京国际旅游年,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推向世界,北京市于9月上旬举办了全国舞龙大赛。铜梁县受到大赛组委会的特别邀请,组建了53人参加的铜梁龙舞艺术团,以重庆群众艺术馆胡静、林富珊第为编导,铜梁川剧团黄廷炎为执行导演,以四川重庆市代表队的名义报名参赛。铜梁龙舞队以《蠕龙戏珠》、《鱼跃龙门》两个节目参赛。铜梁大龙以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套路丰富、配合默契、整体协调、表演流畅的最佳效果,力挫群雄,勇闯初赛、复赛、决赛,获得9.88分的最高分,一举夺得大赛桂冠。全国政协副主席谷牧为铜梁舞龙队颁发了金杯,接见了正副领队。与此同时,铜梁大鲤鱼灯舞《鱼跃龙门》获得了优胜杯。
铜梁龙在全国大赛中捧回金杯,一时在全市、县新闻界引起了轰动,为了让更多的观众看到金奖节目的风彩,重庆电视台来铜拍摄了专题片《风采铜梁龙》,在重庆和有关省市播放,进一步扩大了铜梁龙的影响。
继续腾飞,荧屏盛会展风采
1991年9月下旬,铜梁龙应邀赴成都参加具有重大影响的中国四川国际电视节,来自世界上32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来宾、国内20多个省区的领导与广大观众一同观看了《西部风情》中精彩的龙舞表演。电视节组委会评论说:“在民俗表演中,铜梁龙最能烘托气氛,也是最受欢迎的节目。”《人民日报》形象生动地作了报道:“一条数十米长的金龙舞上台来,腾挪翻卷,更把晚会的情绪推向了高潮,外宾们激动了、陶醉了,他们响起热烈的掌声,像暴风雨一阵阵掠过会场!”。这是铜梁龙腾飞轨迹上的又一重要闪光点。
二、铜梁龙灯介绍
铜梁龙灯起于随兴于唐,盛于明清。它既是彩扎的龙和灯,以是以龙和灯为道具的舞蹈,是集舞蹈、音乐、美术、手工艺品为一体的民间综合艺术。
铜梁龙灯系列种类繁多,产品丰富。从建国初期开始,铜梁龙灯的品类已由几十种发展到现在的上百种。从道具上可分为龙灯和彩灯两大系列,龙灯道具适用性强,既可用于玩舞,又可有于装饰。龙灯系列主要有气势磅礴的铜梁大蠕龙、端庄威严的正龙、激越火爆的火龙、以及古朴豪放的稻草龙、典雅秀丽的荷花龙、活泼飘逸的彩龙和颇具特色的竹壳龙等。
铜梁龙灯除了舞台表演,还向装饰工艺品发展,有可挂可玩的小蠕龙和适宜室内装饰的华表龙柱,还有可供玩耍的小手狮、可供观赏的小龙舟、小麒麟等各式彩灯数十种,铜铸、水晶、根雕等龙制品,深受国内外观众特别是海外华人的喜爱。
铜梁人最早舞的龙是稻草龙。后因稻草龙舞法简单,缺少刺激性,因而出现了以竹蔑扎制的火龙,之后又改制出了头大颈长的正龙,正龙昂首挺立,节内可点灯,形态威严而壮观,但由于其颈长而硬,玩舞不便,此后又出现了软颈的、两种以上的色布连接而成的彩龙。在 20世纪二十年代,铜梁两位著名的扎龙艺人在彩龙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制成了一种有骨有肉、蜿蜒蠕动的龙灯新品种,人称“大龙”或“大蠕龙”。这种造型逼真、气势宏大、色彩明快的“铜梁大蠕龙”很快成为铜梁龙灯的代表品种,有“天下第一龙”的美誉。
三、铜梁彩灯
铜梁彩灯系列主要有亮狮、开山虎、大凤凰、鱼跃龙门、猪啃南瓜、犀牛望月、十八学士、蚌姑戏沙弥、泥鳅吃汤圆、雄鸡戏蜈蚣以和十二生肖等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舞台玩舞表演,妙趣横生,惹人喜爱,是民俗灯饰的代表作品,早被世人所熟悉和接受。
四、铜梁龙舞
龙舞流行于全川,以铜梁龙舞最为有名。四川民间一直保留着舞龙的崇龙习俗。制作布龙、竹龙、草龙、纸龙、水龙、火龙、板凳龙等,在春节期间由一个或数人、数十人舞动,配以锣鼓,以示庆祝和祈求吉祥。铜梁龙舞以扎制精巧、形象生动、舞姿优美闻名,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经济文化活动表演,受到人们赞颂。
铜梁龙舞表演时快慢结合,尤重气势。慢舞时雍容大度,优美抒情;快舞时激烈奔放,动人心魄。表演套路繁多,舞蹈形式变化多样,伴有铿锵有力的川味锣鼓,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下一页
您好!
感谢您来到铜梁区储备粮官方网站,若您有合作意向,请您为我们留言或使用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给予反馈,并为您提供最真诚的服务,谢谢。

扫描进入手机官网
重庆市铜梁区储备粮有限公司
地址:重庆市铜梁区东城街道中兴东路76号
邮编:402560 电话:023-45682135
传真:023-45682135 023-45687678
公司网址:www.tllmy.com
E-mail:zhtll999@tllmy.com
© 2022 重庆市铜梁区储备粮有限公司 ICP备案:渝ICP备0501402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重庆 SEO标签 营业执照